8.5万余只猛禽先后来到老铁山
晨报讯(杜敏 半岛晨报、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) 11月18日,周六,天气晴,北风4-5级,截至下午1点半,雀鹰5只,普通鵟17只,大鵟2只,记录猛禽总数3种24只,2023年秋季老铁山猛禽监测最后一天工作宣告结束。
经统计,2023年老铁山猛禽监测数据达到了31种85567只,创2018年开始秋季猛禽监测以来的数据新高;参与监测的正式志愿者14人270人次,临时志愿者180人次;有效观测天数75天,达到了日均“千猛日”记录,其中9月22日的7561只创历史单日监测数量新高,多次出现“鹰柱”“鹰河”等壮观景象,和国内其他猛禽监测点相比,老铁山稳坐“中国内地第一观猛禽胜地”交椅。
从9月1日开始到11月18日,每天有3-4名监测志愿者在老铁山观鸟大平台,从早上6点左右开始,以小时为单位,记录从陆地向海面迁飞猛禽的种类和数量,下午4点左右,猛禽停止跨海迁徙,开始寻找休息地时结束当天的监测。参与监测的正式志愿者和公众志愿者达到了450人次。
2023年共监测到猛禽3目4科31种85567只,种类和数量均创监测以来新高。从数量上分析,与2022年的70612只相比,数量增加了21%。凤头蜂鹰、普通鵟和往年一样,是迁徙的主力军,其中凤头蜂鹰记录34849只,占比40.7%,普通鵟记录 30554只,占比35.7%,二者合计占比76.4%。
从迁徙种类来看,总共记录猛禽31种,比2022年多了1种,其中鹰形目猛禽占绝大多数,共24种84534只,占比约98.8%,隼形目猛禽6种1033,占比约1.2%;在白天还监测到鸮形目猛禽1种,为1只长耳鸮。
从猛禽迁徙时间角度分析,2023年共出现“千猛日”28次,其中单日总量1000-1999只的天数共计17天,单日总量2000-3000只的天数共计4天,单日总量3000只以上天数共计7天。单日最高纪录出现在9月22日,记录猛禽7561只,主要以凤头蜂鹰(7167只)为主,是老铁山开展猛禽监测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。单日次高纪录为10月8日的5844只,主要以普通鵟(5629只)为主。迁徙高峰期从9月初持续到10月底,进入11月份,迁徙数量呈零散状,11月15日之后,老铁山猛禽迁徙基本结束。
大型雕类中,乌雕记录246只次,也创历年新高,其他老铁山较常见的雕类,今年也全部监测到了,比如白肩雕9只次,白腹隼雕5只次,蛇雕3只次,靴隼雕2只,金雕2只,白尾海雕、短趾雕、草原雕各1只,秃鹫5只次,还监测到了在老铁山比较少见的松雀鹰、猎隼、灰背隼等。
老铁山,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西部,属辽东半岛的最南端。猛禽是老铁山地区最有代表性的迁徙类群,据历史资料记载和近年来的观察统计,老铁山地区现记录有猛禽3目4科23属45种,占全国猛禽99种的45.5%。
为研究老铁山地区猛禽的迁徙规律及种群数量,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8年起,每年秋季开展全季的猛禽监测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