获邀进粉丝群女孩被骗六万


        近日,13岁女孩郑雪(化名)拿妈妈的手机刷短视频时,添加了一位好友,随后对方让她加了时代少年团的“粉丝福利群”,加入后一位“警官”说有人泄露艺人隐私,需要群里人配合调查。为了自证清白,郑雪只好按要求进行操作,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,郑雪妈妈的多个账户陆续被消费6万多元。目前,警方已立案侦查。记者了解到,近期我市此类案件频发,有学校专门在家长群发消息提醒家长注意。
        初中女生加粉丝群遭恐吓
        5月9日晚上,13岁的初中女孩郑雪在家里用妈妈的手机刷短视频时,添加了一位好友,对方邀请郑雪加入时代少年团的粉丝福利群,说是可以送周边。郑雪进群没过多久,一位自称“北京市最高警察局”的“警官”突然冒了出来,说有人泄露艺人隐私,涉嫌犯罪,群里所有人都得配合调查,否则不但会被拘留、留案底,甚至父母也会受到牵连。
        这位“警官”表示,他需要对群里的人进行核查,没有问题才可以退群。为了清洗自己的嫌疑,郑雪对其言听计从。她开始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,“警官”先要求郑雪将爸爸妈妈支出去,然后对方要求郑雪提供妈妈银行卡号,说是要对银行账号进行核查。
        不到一小时消费6万多元
        经过一番沟通,“警官”知道郑雪妈妈的银行账号比较多,对方表示需要逐一进行核查。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后,郑雪开始收到一笔笔消费短信,“警官”表示需要先将郑雪妈妈银行账户的余额转走,并称这笔钱之后将原路退回。对方还要求郑雪将消费短信一一删除。
        其间,“警官”为了消除郑雪的疑虑,还向她提供了一份“报警回执”,同时还发了一张抓捕小朋友的照片。
        深夜,郑雪妈妈无意中看到手机上,有一条女儿未来得及删除的消费短信,这才知道女儿遭遇了电信诈骗。郑雪父母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。经了解,当晚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,郑雪妈妈的多个银行账号加起来有16笔消费,合计消费6万多元。这些钱除了给他人购买了一部近8000元的手机外,其他的全部转入某外卖平台账户。
        目前,警方已经立案侦查。
        近年来此类案件频发
        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,近年来,此类案件在全国多地频繁发生。去年8月15日,浙江嘉兴海宁13岁的女孩遇到此类骗局,在加入粉丝群后,女孩在群里一位“警官”的恐吓和诱导下,被骗走35.8万余元。
        记者了解到,郑雪的遭遇在我市并不是个案。近日,我市一所中学在家长群发消息称:近期频发中小学生被电信诈骗的案件,主要形式为在被害人用家长手机玩网络游戏过程中,利用快手、抖音等软件添加QQ、小红书等社交软件账号,加为好友后开启语音视频聊天,以“被害人涉嫌诈骗案,不转账就告知家长”或“未成年人禁止玩游戏,不交罚款告知家长或公安局”为借口恐吓被害人,指导被害人按指示操作,以致被害人父母钱款以快捷支付的方式被转出。
        警方提示: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,家长要禁止未成年孩子玩网络游戏,同时及时修改手机账号密码,避免孩子知晓家长名下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,在放学后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情况进行监管,切实履行监护人管教责任!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■链接
        这些App危害极大请家长及时排查孩子手机
        5月13日,大连公安微信公众号发布紧急预警:近段时间,多地警方工作中发现,有诈骗分子通过非主流社交软件联系学生,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。大连市反诈中心提醒:请家长、老师及时检查学生的手机是否安装有连信、蝙蝠、事密达、海鸥、纸飞机等非主流社交软件,特别是初高中、职业学校、大学的学生家长、老师要特别警惕。
        如果发现学生的手机,装有此类软件,务必与学生做好深入沟通,了解甄别是否正在从事或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,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。
        警方在工作中还发现,个别在校学生受网上“拨打电话后只需要打开手机免提,什么也不用干,每小时就可以轻轻松松赚到100元零花钱”等兼职广告蛊惑,偷偷背着老师、家长使用自己或家人、同学的手机卡,通过两部手机连接参与“手机口”项目。
        这个“项目”实则是仅需一根音频数据线,就能将“境外电话”摇身一变成为“本地来电”。诈骗分子通过手机1与学生保持通话,再要求学生通过手机2拨打潜在受害人电话,并将两部手机放在一起,或要求学生使用音频数据线将两部手机连接,从而达到将“境外电话”变成“本地来电”目的,增加诈骗的迷惑性和风险性。
        大连公安提示:请学校、家长立即排查学生手机,发现此类问题及时制止,同时加强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教育,严禁出租、出借、出售手机卡、银行卡。警惕网上“轻松挣钱”兼职陷阱,诈骗分子通过网站、社交软件等发布“轻松赚钱”“日结佣金”的虚假招聘广告,诱惑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市民参与“手机口”业务,实则是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帮助。
        同学们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贪念而把自己的身份证、银行卡、U盾及手机卡等重要的个人信息出借或出售他人,以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“帮凶”,让自己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。   半岛晨报、39度视频首席记者佟亮
        


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:024-81680063 举报邮箱:jubao@ln.gov.cn
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411-82489026 邮箱:bandaochenbaoxinmeiti@yeah.net
辽公网安备21020302000523号    辽ICP备08004184号-2
Copyright © 2008-2021 BDCB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大连半岛晨报传媒有限公司